昂热大学联合学院

  
当前位置: 国际交流 - 教师国际交流 - 正文

法国庇卡底-儒勒·凡尔纳大学Olivier Lazzarotti教授莅临宁大授课

发布时间:2013-09-26  作者:12中法旅游管理 徐晨涛

9月22日起,法国庇卡底—儒勒·凡尔纳大学历史地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Olivier Lazzarotti(奥利维耶·拉扎罗帝)莅临宁波大学,为旅游管理(中法合作)本科专业2012级学生及2012和2013两个年级的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讲授《旅游与遗产》课程。

课程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旅游、遗产的概念,尤其是遗产概念的产生与演变;遗产与旅游之间的关系;世界各地遗产与旅游相互促进的案例分析。

课程伊始,教授在黑板上挂出了世界地图,以帮助同学们了解课上将要分析到的各个世界遗产地的位置。在绪论部分,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关于旅游与遗产的三种传统观念,随后又提出三个与传统观念相悖的观点,对前者进行了批判。教授的观点新颖独到,让同学们印象深刻。他认为遗产不仅仅是历史的产物,它同时也是现代文明和现代政治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遗产的定义会发生演变。遗产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在缓慢有序地发展着。旅游不仅不会破坏遗产,反而会生成遗产。可怕的不是旅游本身,而是无序地开发、不当的管理。

教授阐述了世界遗产的发展历程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而后逐步成长,并分别于1990年代与21世纪初两次调整了世界遗产的评判标准。世界遗产类型也随之日益丰富,从最初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的三大类型,发展出海岸遗产、小微海岛遗产、工业遗产、线性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众多新的门类,充分说明了人类对于遗产的观念并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扩充之中。同时教授也对2002年教科文组织在布达佩斯提出的遗产原真性、完整性两条准则进行了阐述,并以波兰首都华沙战后重建并被列为世界遗产为例,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以引导同学们对同一案例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避免看问题停留在表面。

除了波兰的华沙历史中心之外,教授还列举了世界各地各类遗产的多个案例,谈古论今,从各方面讲述旅游与遗产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包括意大利的威尼斯、喀麦隆的德贾动物保护区、日本的日光神殿及庙宇、柬埔寨的吴哥窟、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国家公园、加拿大的魁北克古城区、美国路易斯安那地区的阿卡迪亚民俗文化村、法国巴黎的马雷区、英国伦敦的南岸区、西班牙的塔拉戈纳古城以及法国和西班牙境内通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朝圣之路等,讲述一地的遗产化和旅游化进程如何对当地、对当地所在区域乃至国家产生经济上、政治上的深刻影响。教授指出,随着遗产化和旅游化,一个地区现代化特征将逐步加强,不仅当地居民的人口结构可能会产生深刻改变,出现“精英化”现象,当地原有的产业结构也会发生改变,满足生活必需的传统产业纷纷退出,为精英阶层服务的高附加值产业如古董零售业、珠宝业、高档餐饮业等纷纷进驻。这在法国巴黎的马雷区、英国伦敦的南岸区、加拿大魁北克的古城区都得到了印证。

Lazzarotti教授是法国旅游与遗产领域的顶尖学者,近20年来发表了几十篇高水平的论文,出版了多部在欧美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专著和合著。据悉,他在法国只给硕博士授课,给本科生授课只是近三年来的事情,而且有幸聆听其讲课的本科生至今只有宁波大学旅游系的学生。Lazzarotti教授分析问题方法独到,见解深刻,总是一再鼓励同学们提出疑问,并在疑点难点上耐心诠释、解答,在带着同学们领略了世界各地的无限“风光”的同时,扩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Lazzarotti教授的课程由副院长沈世伟老师以及旅游系年轻教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曾在世界级名校巴黎索邦大学交流学习的李颖老师轮流担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