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8号开始,法国昂热大学Hélène Pébarthe莅临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为旅游管理(中法合作)专业2012级学生授《旅游与全球化》课程。
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旅游是如何参与到全球化中,游客是如何适应全球化。要了解这个问题,老师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全球化现象、旅游参与者、旅游地以及和旅游其它当事人的关系。
课程的第一部分,Pébarthe老师首先阐述了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是由旅游参与者、旅游活动、旅游地点组成,使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得到自我的身心修复,并且在目的地居住超过一个晚上的活动。随后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全球化的发展历程。1960年,“地球村”概念首次被提出,缩小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球化已经融入了大家的生活。而旅游和全球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旅游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位移的形式。它产生于全球化同时也使得全球化进程更加多样化。
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开始在欧洲兴起的海滨旅游慢慢演变而成山地旅游、内陆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共存。旅游主体也从是贵族、有钱人,渐渐向“大众旅游”转变,不再成为普通人的奢望。并且旅游的目的地与输出地也逐渐由欧美向亚洲、非洲等地方扩散。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带领同学们一道分析了一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2013年度发布的关于世界旅游情况的文件。里面介绍了到2012年为止世界各地游客人次输送量、游客人次到访量等数据。从资料中同学们了解到从各方面来看,欧洲的旅游市场在世界仍占有重大比重。同时,亚洲、美洲市场也处于在迅猛发张之中。这加深了同学们对世界旅游格局的印象,
旅游参与者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游客、运输业、住宿业、旅行社、政府等多种元素组成了旅游参与者。随着全球化进程,各行业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大大缩短了旅途中所耗费的时间。旅行社、酒店业也出现收买扩张、合并等现象。航空业、旅行社、酒店是旅行参与者的核心存在,没有它们就没有大众旅游。老师以法国航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雅高集团为例,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时期,各个公司所作出的重大改变。
此外,老师还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休闲与发现是旅游的原始动机。人们往往会对一个陌生的地方产生兴趣,但因为文化、生活方式等各种方面不同,心中会有恐惧感,因此为了缩短旅游目的地的适应过程,人们往往会结伴而行或者选择与自己生活地有相似之处的旅游地。同时,游客选择目的地时也受到安全、宗教、政治格局等诸多因素影响。
Hélène Pébarthe老师是研究旅游与国际化、旅游与城市化及土地规划整治方面的专家。她在2005年开始任职昂热大学旅游、建筑、服务业管理学院地理学副老师。在昂热大学任职之前,她曾在包括巴黎索邦大学在内的大巴黎区域多家大学任职,并在巴黎PROFLE咨询公司、法国吉伦特省旅游委员会及大巴黎区Marne-la-Vallée市公共整治规划局(EPAMarne)担任规划工作。老师同时也从事科研工作,她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空间和社会研究所昂热研究室研究员。Pébarthe老师教学严谨、笑容温暖深深影响了同学们,并教导同学们多角度分析问题,如何从现象看到本质。这给同学迷们今后的学习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此次课堂翻译由学院几位年轻教师:黄晓岑老师、李颖老师与钱爽老师共同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