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起,任职于法国尼斯-索菲亚•安迪波利斯大学的地理学教授Jean-Christophe GAY莅临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为旅游管理(中法合作)本科专业2012级学生讲授《旅游学概论》课程。Jean-Christophe GAY教授在旅游与休闲、空间非连续性、制图、认识论、热带海岛地区、法国海外省海外领地、地中海海滨旅游发展等领域有显著的研究。
课程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是旅游和旅游活动的演变和扩散。
课程伊始,教授首先给出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一个集合各种参与者、行为活动和空间的系统,在该系统中,个体为实现身体修复而在闲暇时间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方短暂栖居。产生旅行行为的动机并不是单一的,大体可分为社交性、自我照料、探索发现、娱乐嬉戏和购物五类。人们在前往不同的旅游地从事旅行活动时的动机是不相同的。旅游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各国带薪假期制度的出现,对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教授着重分析了美国、日本、德国、印度四个案例,具体讲述了这四个国家的人民在旅游发展历程上的异同之处。
课程的第二大部分,教授从五个方面来讲述旅游参与者的演变与扩散。
首先,教授介绍了以“社会交往”为主要动机的旅游的三种形式:与人相遇、节庆、家庭成员之间的聚会。旅游度假是人与人相遇的重要时机,与之相关的产业,例如会展产业和度假村产业也随之产生。其中巴黎是第一个出于产业目的而组织节庆的地方,而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地中海俱乐部如今也成为广受法国人欢迎的旅游目的地。随后,另一种新的出游方式——露营也慢慢兴起,人们非常喜爱这种可以与他人相处并建立联系的出游方式。
“和身体相关”的旅游活动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教授从水、空气、太阳三方面举例向同学们讲述了在不同时期人们与这几种自然元素之间的关系。如在早期,人们运用冷海水疗养,而在如今,人们则更加喜爱在温度适宜的水中嬉戏游泳。课上教授结合不同年份的城市图片,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描述这类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
“探索世界”旅游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首先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成长式旅行”中萌芽,欧洲的年轻人为了追求自由而踏上了前往到印度的道路。在此期间,诞生了由Tony and Maureen Wheeler夫妇编录的著名的旅游指南:《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随后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出现了“背包客”这一新形式的探索旅游。当地的年轻人在学业结束之时,会进行一场较长时间的旅行,为自己的“后青春时代”划上句号。
以“嬉戏”为目的的旅行也逐渐兴起。摩纳哥、澳门、拉斯维加斯都以博彩业而闻名。滑雪、赛车、高尔夫等运动也不断在世界各地普及。“购物旅行”在东亚一带发展势头迅猛,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地都设置了购物街以顺应这一局势。
GAY教授的在课上运用了大量的图片以及实际例子,以便同学们能更深入形象理解问题。在课堂上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能进行耐心的解答。而他儒雅绅士的言谈举止更是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本次课堂翻译由沈世伟副教授以及王月娇老师共同完成。
